去年,國補開啟,不少網友發(fā)現(xiàn)只有電腦、冰箱等電子產品補貼。于是,開始在網上探討會和沒有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huán)這類3C數碼國補。
或許是廣大人民群眾的呼吁聲奏效了,就在2025年1月,國家發(fā)改委、財政部聯(lián)合出臺政策,大力推動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其中,針對手機、平板、智能手表/手環(huán)這三類數碼產品,給予個人消費者購新補貼。
但是,新一輪的補貼是有限制條件的,單件產品銷售價格不得超過6000元,按產品價格的15%給予補貼,并且每類產品每位用戶只能補貼1件,每件產品補貼金額封頂500元。
官方描述國補規(guī)則可能有些不太好理解,也就是說,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手機價格剛好是6000元,理論上來講,應該領取900元補貼(6000×15%=900),但是規(guī)則限制每件產品不得超過500元補貼,所以,消費者購買6000元的手機,最后能夠領取的補貼也是500元,實際付款金額為5500元(6000-500=5500)。
如果消費者購買的手機價格超過6000元,比如6000.5元、6001元等,按照規(guī)定,這款產品將無法領取補貼金額。
想要吃滿500元補貼,其實很簡單,單件手機銷售額在3333元(500÷0.15≈3333)~6000元以內,就能領取500元補貼。
單件手機價格低于3333元以下,則無法領取最高500元補貼。
手機國補價格定在6000元以下,理由是...
國補規(guī)則將單件手機價格限制在6000元以內,其背后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三個方面。
首先,價格超過6000元的手機基本上都是高端旗艦機型,單研發(fā)成本金額都是以億元人民幣進行計算。以華為為例,最新款Mate 70系列搭載的麒麟芯片造價在1100元-1300元之間。作為對比,蘋果iPhone 16 Pro Max所搭載的A18 Pro芯片成本為45美元,約合人民幣315元。
華為Mate 70系列搭載的麒麟芯片造價成本高的原因在于全程自研,還要考慮良品率問題,如果華為也能像蘋果那樣找臺積電代工,那么麒麟芯片的造價會更低。
有爆料稱,iPhone 16標準版整機成本大約在2900元,而華為Mate 70系列整體造價比iPhone 16系列還要高30%,也就是華為Mate 70系列物料成本可能在3770元,遠高于手機國補3333元的最低門檻。
需要注意的是,這還只是手機物料成本,如果再算上產品營銷費用等方面的費用,華為Mate 70系列全部成本元要遠高于3770元。
眾所周知,華為Mate 70標準版售價為5499元,減去物料成本后,價格為1729元,這個價格還沒有扣除營銷、物流等方面的費用。此外,根據華為公開的官方數據,2024全年華為手機業(yè)務研發(fā)投入成本高達1274.1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2024全年,蘋果手機拿下全球智能手機市場80%的利潤。也就是說,華為、vivo、OPPO、小米等一眾國產品牌加在一起的總利潤不超20%。
所以,對于高端旗艦手機來說,其高昂的成本或許是無法參與國補的原因之一。
6000元以上手機無法參與國補的第二個原因可能與面向的用戶人群有關,我們都知道能夠下單購買6000元以上的消費者,基本上都是預算充裕,且對手機有著很高追求的用戶,他們更加在意手機的綜合體驗,主打一個「別管我用不用得上,我全都要最好的」。
而6000元以下的手機定位中高、中低端市場,這個價格區(qū)間的手機更多地是走量,面向的是主力消費群體。手機國補聚焦6000元以下價位段,反倒是更能促進整個國內手機市場發(fā)展。
如果對高端手機進行補貼,資金往往會集中流向少數高端品牌和機型,這可能導致資源配置的不合理。相較之下,中低端手機市場覆蓋了廣大的普通消費者群體,是整個手機行業(yè)的主力軍。將補貼投入到中低端手機市場,可以有效促進中廠商的研發(fā)投入與創(chuàng)新,進而增強其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比如加速普及更大功率的快充、旗艦手機影像配置的下放等。
手機國補帶來了哪些影響?
其實,6000元以下的機型參與國補,不管是對消費者還是對手機廠商,都會產生積極的影響。
從消費者的角度來看,參與國補的機型,會進一步影響消費者的購買決策。例如,更加注重綜合體驗,但是預算有限不足以購買6000元以上高端機型的消費者,4000元以上6000元以下的中高端機型或許是個不錯的選擇。
對于那些追求極致性價比的用戶,4000元以下的中低端手機或許會更合適,而且只要購買超過3333元以上的手機就能領取最高500元的補貼。
如果是為了春節(jié)給長輩換新機,這類用戶對性能、影像、屏幕等方面沒有那么高要求,只對手機易用性有著較高要求,那么千元機或者2500元以內的機型可能會更加適合。
不參與國補的高端旗艦機型,自然是為追求極致體驗的消費者準備的,他們并不在意有無補貼,所以高端旗艦機型是否參與國補,對于這部分用戶來說并沒有任何影響。
如果從手機廠商的角度出發(fā),不參與國補機型的高端旗艦機型,在面對蘋果一家獨大的高端手機市場,國產手機廠商會持續(xù)創(chuàng)新,進一步提升產品的核心競爭力,加速產品迭代的速度,盡可能從蘋果手中奪取更多的手機利潤和市場份額。
而參與國補的手機,可以穩(wěn)固國內手機市場的穩(wěn)步發(fā)展,促進國內上下游供應鏈、經銷商渠道等都能獲得穩(wěn)定的利潤,加速普及旗艦機型技術下放進度,讓更多消費者獲得體驗更好的手機。
國內手機市場將迎來春天
不僅如此,1月20日,根據IDC最新統(tǒng)計數據,2024年中國手機市場出貨量高達2.86億臺,同比增長5.6%,結束了連續(xù)兩年下跌趨勢。
IDC分析師表示,中國手機市場之所以能夠實現(xiàn)增長,是因為各價位段手機新品的集中上市以及部分省市開啟了手機國補政策。
結合以往的市場數據,從2022年起,國內手機市場持續(xù)處于低迷的狀態(tài)。但是從2024年上半年開始,國內手機市場增長可謂十分迅猛,迎來了較為強勁的增長期,手機廠商們的持續(xù)創(chuàng)新,勾起了廣大消費者的換機欲望。
IDC預測,在國補政策的刺激下,2025年國內手機市場將延續(xù)增長趨勢。
不得不說,在國補政策的積極引導下,原本消費降級的消費者,重新燃起了換機欲望。國內手機市場能夠重新煥發(fā)生機,國補政策無疑是一劑「良藥」。
原創(chuàng)文章,作者:limucong,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xujinhui.cn/doc/133633.htm
登錄后才能評論